专项培优
1
章末复习课
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1
.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常见的方法有两种:定义法和坐标法
(1)
在定义运算中,要会根据题意寻找或画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
则,结合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求解.
(2)
若条件是给出坐标的向量,则直接进行运算.若向量在含有垂直关系的几何图形中给出,则可以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从而转化为实数的运算求解.
2
.通过对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素养.
例
1
(1)
[2022·
新高考
Ⅰ
卷
]
在
△
ABC
中,点
D
在边
AB
上,
BD
=
2
D
A.
记
=
m
,
=
n
,则
=
(
)
A
.
3
m
-
2
n
B
.-
2
m
+
3
n
C
.
3
m
+
2
n
D
.
2
m
+
3
n
(2)
[2022·
江苏徐州高一期末
]
在
△
ABC
中,
=
2
,
若
=
λ
+
μ
,
则
的值为
(
)
A
.-
B
.-
C
.
D
.
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1
.向量的夹角及垂直问
题
(1)
两个非零向量
a
=
(
x
1
,
y
1
)
,
b
=
(
x
2
,
y
2
)
垂直
⇔
a
·
b
=
0⇔
x
1
x
2
+
y
1
y
2
=
0
,利用这两个结论,可以判断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
(2)
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
θ
为两个非零向量
a
,
b
的夹角
)
:
cos
θ
=
=
.
2
.向量的长度
(
模
)
与距离的问题
求向量的模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利用公式
|
a
|
2
=
a
2
将它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再利用数量积的运算律和性质进行展开、合并,使问题得以解决;
(2)
利用公式
|
a
|
=
将其转化为实数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
3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例
2
(1)
[2022·
新高考
Ⅱ
卷
]
已知向量
a
=
(3
,
4)
,
b
=
(1
,
0)
,
c
=
a
+
t
b
,若〈
a
,
c
〉=〈
b
,
c
〉,则
t
=
(
)
A
.-
6 B
.-
5
C
.
5
D
.
6
(2)
[2022·
全国乙卷
]
已知向量
a
,
b
满足
|
a
|
=
1
,
|
b
|
=
,
|
a
-
2
b
|
=
3
,则
a
·
b
=
(
)
A
.-
2
B
.-
1
C
.
1
D
.
2
(3)
[2022·
全国甲卷
]
设向量
a
,
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且
=
1
,
=
3
,则
(2
a
+
b
)·
b
=
________
.
(4)
[2021·
新高考
Ⅱ
卷
]
已知向量
a
+
b
+
c
=
0
,
=
1
,
=
=
2
,
a
·
b
+
b
·
c
+
c
·
a
=
________
.
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
.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中的三个独立元素
(
至少一条边
)
求出其他元素的过程.三角形中的元素有基本元素
(
边和角
)
和非基本元素
(
中线、高、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
)
,解三角
形通常是指求未知的元素,有时也求三角形的面积.
2
.解斜三角形共包括四种类型:
(1)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
(
一般先用内角和求角或用正弦定理求边
)
;
(2)
已知两边及夹角
(
一般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
)
;
(3)
已知三边
(
先用余弦定理求角
)
;
(4)
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
(
先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或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注意讨论解的个数
)
.
3
.通过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的考查,提升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
例
3
[2022
·全国乙卷
]
记
△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已知
sin
C
sin (
A
-
B
)
=
sin
B
sin (
C
-
A
)
.
(1)
证明:
2
a
2
=
b
2
+
c
2
;
(2)
若
a
=
5
,
cos
A
=
,求
△
ABC
的周长.
例
4
[2022·
新高考
Ⅰ
卷
]
记
△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已知
=
.
(1)
若
C
=
,求
B
;
(2)
求
的最小值.
专项培优
1
章末复习课
考点聚集
·
分类突破
例
1
解析:
(1)
因为点
D
在边
AB
上,
BD
=
2
DA
,所以
=
2
,
即
=
2(
)
,
所以
=
3
-
2
=
3
n
-
2
m
=-
2
m
+
3
n
.
故选
B.
(2)
因为
=
2
,
所以
D
为
AB
上靠近点
A
的三等分点,
所以
=
=
+
2
=
+
2(
)
=
3
-
2
,
因为
=
λ
+
μ
,
所以
λ
=-
2
,
μ
=
3
,
所以
=
=-
,故选
A.
答案:
(1)B
(2)A
例
2
解析:
(1)
c
=
(3
+
t
,
4)
,
cos
〈
a
,
c
〉=
cos
〈
b
,
c
〉,即
=
,解得
t
=
5
,故选
C.
(2)∵|
a
-
2
b
|
2
=
|
a
|
2
-
4
a
·
b
+
4
2
,
又
∵|
a
|
=
1
,
|
b
|
=
,
|
a
-
2
b
|
=
3
,
∴9
=
1
-
4
a
·
b
+
4
×
3
=
13
-
4
a
·
b
,
∴
a
·
b
=
1
故选
C.
(3)
设
a
与
b
的夹角为
θ
,因为
a
与
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即
cos
θ
=
,
又
=
1
,
=
3
,所以
a
·
b
=
·
cos
θ
=
1
×
3
×
=
1
,
所以
(2
a
+
b
)·
b
=
2
a
·
b
+
b
2
=
2
a
·
b
+
2
=
2
×
1
+
3
2
=
11.
(4)
由已知可得
(
a
+
b
+
c
)
2
=
a
2
+
b
2
+
c
2
+
2(
a
·
b
+
b
·
c
+
c
·
a
)
=
9
+
2(
a
·
b
+
b
·
c
+
c
·
a
)
=
0
,
因此,
a
·
b
+
b
·
c
+
c
·
a
=-
.
答案:
(1)C
(2)C
(3)11
(4)
-
例
3
解析:
(1)
证明:因为
sin
C
sin (
A
-
B
)
=
sin
B
sin (
C
-
A
)
,
所以
2023-2024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末复习课 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