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第四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在测量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方便直接测量的情形
.
例如,如图所示故宫角楼的高度,因为顶端和底部都不便到达,所以不能直接测量
.
问题
假设给你米尺和测量角度的工具,你能在故宫角楼对面的岸边得出角楼的高度吗?如果能,写出你的方案,并给出有关的计算方法;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
知识点
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
1
.
基线的概念与选取原则
(
1
)基线:根据测量的需要而
确定的线段
叫做基线;
(
2
)选取原则:为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长度
.
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
2
.
方向角
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
90
°
的水平角
.
如图,北偏东
30
°
,南偏东
45
°
.
3
.
仰角和俯角
(
1
)前提: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
(
2
)仰角:视线在水平线
以上
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
(
3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
以下
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
.
李尧从学校向南前进了
200
米,再向东走了
200
米,回到自己家中,你认为李尧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提示:
东南方向
.
1.
若
P
在
Q
的北偏东
44
°
50
'
方向上,则
Q
在
P
的(
)
A.
东偏北
45
°
10
'
方向上
B.
东偏北
44
°
50
'
方向上
C.
南偏西
44
°
50
'
方向上
D.
西偏南
44
°
50
'
方向上
解析:
C
如图所示
.
2.
两灯塔
A
,
B
与海洋观察站
C
的距离都等于
a
km
,灯塔
A
在
C
北偏东
30
°
,
B
在
C
南偏东
60
°
,则
A
,
B
之间距离为(
)
A.
a
km
B.
a
km
C.
a
km
D.2
a
km
解析:
A
在
△
ABC
中,
AC
=
BC
=
a
,
∠
ACB
=
90
°
,所以
AB
=
a
.
故选
A.
3.
如图,为测塔
AB
的高度,某人在与塔底
A
同一水平线上的
C
点测得
∠
ACB
=
45
°
,再沿
AC
方向前行
20
(
-
1
)米到达
D
点,测得
∠
ADB
=
30
°
,则塔高为
米
.
解析:
在
Rt△
ABC
中,设
AB
=
x
,则由
∠
ACB
=
45
°
可知
AC
=
x
,在
Rt△
ABD
中,
AD
=
x
+
20
(
-
1
),
∠
ADB
=
30
°
,所以
=
tan 30
°
,
=
,解得
x
=
20.
则塔高为
20
米
.
答案:
20
题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
【例
1
】
(
1
)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
A
,
B
,望对岸的标记物
C
,测得
∠
CAB
=
30
°
,
∠
CBA
=
75
°
,
AB
=
120 m
,则河的宽度是
m
;
(
2
)如图,为测量河对岸
A
,
B
两点间的距离,沿河岸选取相距
40 m
的
C
,
D
两点,测得
∠
ACB
=
60
°
,
∠
BCD
=
45
°
,
∠
ADB
=
60
°
,
∠
ADC
=
30
°
,则
A
,
B
两点的距离是
m.
解析
(
1
)
tan 30
°
=
,
tan 75
°
=
,又
AD
+
DB
=
120
,
∴
AD·
tan 30
°
=
(
120
-
AD
)
·
tan 75
°
,
∴
AD
=
60
,故
CD
=
60.
故河的宽度为
60 m.
(
2
)在
△
BCD
中,
∠
BDC
=
60
°
+
30
°
=
90
°
,
∠
BCD
=
45
°
,
∴
∠
CBD
=
90
°
-
45
°
=
∠
BCD
,
∴
BD
=
CD
=
40
,
BC
=
=
40
.
在
△
ACD
中,
∠
ADC
=
30
°
,
∠
ACD
=
60
°
+
45
°
=
105
°
,
∴
∠
CAD
=
180
°
-
(
30
°
+
105
°
)
=
45
°
.
由正弦定理,得
AC
=
=
20
.
在
△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
2
=
AC
2
+
BC
2
-
2
AC
×
BC
×
cos
∠
BCA
=
(
20
)
2
+
(
40
)
2
-
2
×
20
×
40
cos 60
°
=
2 400
,
∴
AB
=
20
,故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20
m.
答案
(
1
)
60
(
2
)
20
通性通法
测量距离的基本类型及方案
类型
A
,
B
两点间不可达或不可视
A
,
B
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达
A
,
B
两点都不可达
图形
类型
A
,
B
两点间不可达或不可视
A
,
B
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达
A
,
B
两点都不可达
计算
方法
先测角
C
,
AC
=
b
,
BC
=
a
,再用余弦定理求
AB
以点
A
不可达为例,先测角
B
,
C
,
BC
=
a
,再用正弦定理求
AB
测得
CD
=
a
,
∠
BCD
,
∠
BDC
,
∠
ACD
,
∠
ADC
,
在
△
ACD
中用正弦定理求
AC
;
在
△
BCD
中用正弦定理求
BC
;
在
△
ABC
中用余弦定理求
AB
一个骑行爱好者从
A
地出发向西骑行了
2 km
到达
B
地,然后再由
B
地向北偏西
60
°
骑行
2
km
到达
C
地,再从
C
地向南偏西
30
°
骑行了
5 km
到达
D
地,则
A
地到
D
地的直线距离是(
)
A.8 km
B.3
km
C.3
km
D.5 km
解析:
B
如图,在
△
ABC
中,
∠
ABC
=
150
°
,
AB
=
2
,
BC
=
2
,依题意,
∠
BCD
=
90
°
,在
△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
=
=
2
,由正弦定理得,
sin
∠
ACB
=
=
,在
△
ACD
中,
cos
∠
ACD
=
cos
(
90
°
+
∠
ACB
)
=
-
sin
∠
ACB
=
-
,由余弦定理得,
AD
=
=
=
3
,所以
A
地到
D
地的直线距离是
3
km.
故选
B.
题型二
测量高
2023-2024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6.4.3 第四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