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水》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新版
一、选择题
1
.下面的几种物质中,能够溶解在水中的一种是( )
A
.水晶
B
.土壤
C
.小苏打
2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
.酒精和墨水
B
.白糖和醋
C
.盐水和沙
3
.酒精灯熄灭时,正确的方法是( )
A
.用灯帽盖灭后,需掀开再重盖一次
B
.用灯帽盖灭
C
.用嘴吹灭
4
.水在沸腾时,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水温( )
A
.会继续变高
B
.会下降
C
.保持不变
5
.可以把沙子和食盐分离的方法是( )
A
.用筛子筛
B
.用磁铁吸
C
.放入水中过滤后蒸发
二、填空题
6
.水的状态是液态的,冰、雪是
的水,水蒸气是
的水。
7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
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
“
会
”
或
“
不会
”
)发生变化。
8
.在
“
水沸腾了
”
这个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
、
、
、
、
。
9
.使用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10
.水是一种
体,
固定的形状,但有
的体积。水蒸气是
态的水,
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
态的水,有
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
态的冰。
三、判断题
11
.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判断对错)
12
.在溶解过程中搅拌或振荡时不要让水洒出来。
(判断对错)
13
.水结成冰后还是水,它只是水的另一种形态而已。
(判断对错)
14
.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盆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判断对错)
15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体,也不能溶解在其它液体中。
(判断对错)
四、连线题
16
.下面是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结果,请用线连起来。
在冷水中
在热水中
能加快溶解
搅拌
不能加快溶解
不搅拌
17
.
云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物体的表面
雾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漂浮在低空
露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漂浮在高空
霜
高空的水蒸气在零摄氏度以下遇冷变化成冰晶后降落到地面
雪
低空的水蒸气在零摄氏度以下遇冷变化成冰晶后附在了物体的表面
18
.水的形态结构。
冰淇淋
液体
碳酸饮料
气体
雾
固体
19
.将下列实验与对应的结果进行连线。
加水
加热
能加快溶解
搅拌
不能加快溶解
把物体切碎
五、填表题
20
.根据你对水蒸气的认识,填写下表。
我的想法
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水蒸气从哪里来?
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六、简答题
21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谁的溶解能力强?
22
.你认为捏橡皮泥和折纸与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七、综合题
23
.小明做
50
毫升水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食盐,他将
20
克食盐和小苏打各分成
8
份,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溶解情况(溶解的打
“√”
)
第
1
份
第
2
份
第
3
份
第
4
份
第
5
份
第
6
份
第
7
份
第
8
份
食盐
√
√
√
√
√
√
√
√
小苏打
√
√
√
√
(
1
)你认为他的实验数据有哪些错误:
。
(
2
)可能是什么操作导致这个错误?
(
3
)请你根据自己实验的数据修改,正确的数据可能会是?(画出你的表格)
《第一单元
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选择题
1
.下面的几种物质中,能够溶解在水中的一种是( )
A
.水晶
B
.土壤
C
.小苏打
【解答】根据对物体溶解与否的判断,水晶、土壤放入水中,会发生沉淀,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它们在水中不能溶解。小苏打放入水中慢慢消失,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小苏打可以在水中溶解。
故选:
C
。
2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
.酒精和墨水
B
.白糖和醋
C
.盐水和沙
【解答】根据对溶解的认识,酒精、墨水、白糖、醋能够在水中溶解,无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盐水和沙利用沙不能溶解的性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故选:
C
。
3
.酒精灯熄灭时,正确的方法是( )
A
.用灯帽盖灭后,需掀开再重盖一次
B
.用灯帽盖灭
C
.用嘴吹灭
【解答】根据对酒精灯使用的认识,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故选:
A
。
4
.水在沸腾时,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水温( )
A
.会继续变高
B
.会下降
C
.保持不变
【解答】水在沸腾时,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水温保持不变,但是沸腾吸热。
故选:
C
。
5
.可以把沙子和食盐分离的方法是( )
A
.用筛子筛
B
.用磁铁吸
C
.放入水中过滤后蒸发
【解答】根据固体物分离的方法,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第一单元水》单元测试卷-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