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
1.
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
“
尊君
”
和
“
平民
”
。
“
尊君
”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
“
平民
”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焚烧诗书
C.
统一度量衡
D.
按军功授爵
【答案】
D
【解析】
【详解】按军功授爵就是按军功封赏士兵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为普通平民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途径,体现了
“
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
”
,故选
D
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的措施,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焚烧诗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没有体现
“
平民
”
,排除
B
项;统一度量衡是是商鞅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属于经济制度建设,与
“
平民
”
无关,排除
C
项。
2.
《史记》载:
“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
……
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
诸侯或骄奢
……
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
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
C
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
A
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B
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
D
项。
3.
唐朝规定
:
“
凡官
,
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
宋朝亦规定
:
“
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
,
不得除监察御史。
”
而有明一代
,
出任六科给事中者
,
大多是
“
在各衙门か事进士
,
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
,
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
A.
有效保障了监察权的独立性
B.
促进了监察方式的多样性
C.
有利于监察机构效用的发挥
D.
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法制化
【答案】
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唐宋时期都规定任用的高级中央官员都必须有监察工作的经历,这就强化了监察机构的地位,从而有利于监察机构效用的发挥,
C
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都是为皇权服务的,并不具备独立性,排除
A
项;中央高级
2023-2024学年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