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20
分。
1
.(
1
分)
“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
。研究
“
北京人
”
的直接证据是( )
A
.神话传说
B
.化石遗迹
C
.口述史料
D
.史书记载
2
.(
1
分)如图中的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 )
A
.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
B
.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
C
.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D
.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3
.(
1
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民贵君轻
C
.以德治国
D
.以法治国
4
.(
1
分)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私有制
D
.奴隶制
5
.(
1
分)
“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
它
”
是指( )
A
.楔形文字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6
.(
1
分)周平王东迁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变为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周天子仅仅是争霸各国打着的一个幌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加强
B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C
.周王室的势力已大大衰落
D
.周朝政局逐渐稳定
7
.(
1
分)诗人岑参在《石犀》中说:
“
江水初荡
潏
(
yu
),蜀人几为鱼,
……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诗中提到的
“
李太守
”
的主要贡献是( )
A
.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
.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
C
.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
.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8
.(
1
分)
“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
”
,被网友们评为
“
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
”
。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
“
治未病
”
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9
.(
1
分)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
如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0
.(
1
分)历史学家吕思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把古代中国划分为
“
部落时代
”
、
“
封建时代
”
、
“
郡县时代
”
三个时代。其中
“
郡县时代
”
应始于(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11
.(
1
分)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
“
阿房、阿房、亡始皇
”
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修建阿房宫
B
.秦末农民起义
C
.楚汉之争
D
.秦的暴政
12
.(
1
分)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裕
13
.(
1
分)
“
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
”
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民族融合的加强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中外文明的交流
14
.(
1
分)班固《汉书》记载:
“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
材料反映了西汉巩固统治的指导思想是(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15
.(
1
分)
“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
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
.皇帝昏庸无能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6
.(
1
分)史书记载
“
西域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
”
。为此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是( )
A
.张骞
B
.鉴真
C
.玄奘
D
.郑和
17
.(
1
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蓄积深厚。以下文化成就与人物搭配恰当的是( )
A
.司马迁
——
《史记》
B
.锺繇
——
《兰亭集序》
C
.王羲之
——
《女史箴图》
D
.顾恺之
——
《宣示表》
18
.(
1
分)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
“
能臣
”
的有( )
①
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
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
建立魏,定都洛阳
④
赤壁之战,打败孙权、刘备联军
A
.
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
19
.(
1
分)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0
.(
1
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
229
年
“
三国鼎立形势
”
的图示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21
题
8
分,
22
题
11
分,
23
题
11
分,计
30
分。
21
.(
8
分)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作为
1600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原卷全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