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宋元至明清时期——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
1
.
(
2023
海南
卷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
“
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
”
,邵武军的许多村落
“
皆聚徒教授
”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
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
.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
.
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
.
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2
.
(
2023
湖南
卷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
“
后无过不可废
”
,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
“
相率请对
”
。这反映了宋代(
)
A
.
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
.
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
.
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
.
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3
.
(
2022
天津
卷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
.
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
.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
.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
.
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4
.
(
2022
江苏
卷
)元朝创建行御史台
“
主察行省
”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
“
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
”
,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
A
.
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
.
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
C
.
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
.
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5
.
(
2021
海南
卷
)元延祐元年(
1314
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
A
.
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
.
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
.
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
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6
.
(
2023
浙江
卷
)有学者认为,
“
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
”
。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
《元史》记载:
“
(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
B
.
明末大臣奏称:
“
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
C
.
康熙帝诗云:
“
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
D
.
清代浙江学者言:
“
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
7
.
(
2023
浙江
卷
)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
“
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
”
。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
“
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
”
。这位科学家是(
)
A
.
郭守敬
B
.
裴秀
C
.
徐光启
D
.
沈括
8
.
(
2021·
重庆
卷
)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
1661
)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
A
.
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
.
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
.
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
.
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9
.
(
2023·
北京
卷
)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
“
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
”
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
.
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
.
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
.
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
.
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10
.
(
2023·
海南
卷
)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
“
军戏
”
。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
20
世纪
30
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
“
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
”
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
)
A
.
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
.
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
C
.
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
.
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
11
.
(
2023·
海南
卷
)下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
)
清代《升平乐事图》局部(注:
①
魁星
②
鳌)
A
.
艺术作品带有时代印记
B
.
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
C
.
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D
.
清代文人追求意境情趣
12
.
(
2023
全国
卷
)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
“
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
的信条。尽心于实践
“
圣人之学
”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
.
“
百姓日用即道
”
B
.
“
心外无物
”
C
.
“
存天理,灭人欲
”
D
.
“
工商皆本
”
13
.
(
2022
全国
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郑和下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分类编)—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精编专辑(十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