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
(
2022
天津
卷
)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部分活动
1922
年
1
月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
年
2
月
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
1922
年
5
月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2
年
7
月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一个秘密农会
1922
年
9
月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A
.
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
.
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C
.
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
.
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2
.
(
2022
河北
卷
)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
“
交易场
”
,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
1942
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华北人民反抗激烈
B
.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
C
.
日本物资危机加剧
D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3
.
(
2021
重庆
卷
)历史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某图书的版权页和正文中的一幅地图,它们反映出(
)
A
.
东北是日本侵华的新目标
B
.
日本对华侵略的军事动向
C
.
华北事变前日本对华领土的侵略情况
D
.
划分势力范围是日本侵华的主要手段
4
.
(
2022
湖北
卷
)
1937
年冬至
1938
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
“
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
”“
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
”“
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
”
由此可见(
)
A
.
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
.
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
.
中共坚持
“
工农武装割据
”
D
.
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5
.
(
2023
海南
卷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
A
.
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
.
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
.
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
.
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6
.
(
2023
山东
卷
)
1938
年
7
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
“
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
”
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
.
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
.
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
.
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
.
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7
.
(
2023
湖北
卷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
1943
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
1950
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
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
.
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
.
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
.
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
.
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8
.
(
2022
北京
卷
)
1946
年
4
月
8
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
“
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
”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
.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
.
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
.
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9
.
(
2022
广东
卷
)
1946
年
6
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
“
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
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
A
.
“
武装自卫
”
B
.
“
向敌后发展
”
C
.
“
救亡图存
”
D
.
“
解放全中国
”
10
.
(
2022
湖北
卷
)【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
20
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
年反
“
二十一条
”
1919
年五四运动
1925
年五卅运动
组织领导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群体
城市士绅、商人为主
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
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形式
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
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口号
“
救国
”“
勿忘国耻
”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
打倒帝国主义
”“
废除不平等条约
”
运动规模
波及全国
30
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
波及全国
200
多个大中城市
波及全国约
600
个城
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真题分类汇编)——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精编专辑(十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