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同步资源 高中语文 考试试卷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 月考 江苏 高一上 江苏 联考 语文 高一上 DOCX   9页   下载3628   2024-02-25   浏览163   收藏734   点赞1044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1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江苏省高邮市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10 月学情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2023.10 一、现代文阅读 (27 分 ) ( 一 )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看客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愚昧、麻木、奴性、好伪、无聊、冷漠,对他人的不幸和痛苦不仅漠不关心,反而将其视为游戏和娱乐的材料。最早提及看客这个概念的是梁启超,他在《呵旁观者文》中将其称为“旁观者”。而准确、传神地将这一群体命名为看客的,当推鲁迅。鲁迅自觉将看客作为贯穿自己所有文学创作的核心形象。经过鲁迅的用力、反复书写,看客成为了现代文学中愚弱国民性的标识性形象。 沈从文是以书写“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享誉文坛,但他的艺术文本确实没有放过对众多看客形象的犀 利审视。沈从文对看客的书写 , 渗透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 蕴涵着他对生命悲剧的深刻体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 ,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本我追求快乐 , 自我寻求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协调 , 超我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在沈从文笔下,看客心理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理性意识 , 而是一种潜意识中的精神暴力欲望。看客在“看”的过程中 , 已深深地沉入到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本我”之中。文化价值或者完全淹没在暴力欲望之中 , 或者成为精神暴力“本我”的伪装和实施精神暴力的工具。看客的外部表情看似僵硬、平静 , 但其内心却是躁动的 , 甚至 是波涛汹涌般的沸腾 , 有着如愿以偿般的精神满足。被看者受到的痛苦越深重 , 他们得到的满足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说 , 文化理性只是满足看客内心欲望的一块招牌而已 , 与看客的内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看客正是由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支配着。《夫妇》中的“好事者” , 有的主张对被看者鞭挞一顿 , 有的以沉潭相恐吓 , 更有甚者打算以喂尿、吃牛粪相惩罚。名义上都是为了让被看者得到胡来乱来的教训 , 从而达到“维持风纪”之目的。但实际上他们对“风纪”毫无兴趣 , 这不过是向被看者施加精神暴力的借口而已。而《从文自传》《我的教育》《黄昏》《新与旧》《渔》等作 品中 , 那些杀人场面围观者的内心又是何其丰富 : 有的渴望杀人时刻的早点到来 , 有的因 看到了杀人场景而兴奋无比 , 有的就是在杀人后仍念念不忘。透过作品中那若无其事的平静的描述笔调 , 分明可以感受到看客心中充满着贪婪的精神暴力。而这种暴力的源头又是人类心中那无边的欲望海洋。也就是说 , 沈从文揭示的看客精神暴力欲望不仅仅存在于看客之内心 , 同样普遍存在于人的内心。这样 , 沈从文的看客书写自然就引发了读者对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悲剧的思考。 沈从文对看客生命悲剧的揭示 , 是作者生命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生命悲剧的体验是根植于现代生命 哲学关于人的存在的认识。 (摘编自洪耀辉《生命悲剧隐喻与文化启蒙符码的合一——沈从文笔下看客形象解读》) 材料二: 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被管理这单一的义务。他们用无情冷漠的表情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无助,生怕一个出格就要被抓去杀头。然而围观行为是不犯法的,甚至这是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为民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 孔乙己、祥林嫂默然死去 ; 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 Q 盲目地要闹革命……这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澜?他们也是千千万万的庸 众之一,而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有他们的翻版,见人跳楼,观看者还鼓掌大叫“往下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态度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足见人情冷漠。这是在侵蚀着原本美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滋生蔓延! 怎么挽救这样一个病态的群体?鲁迅早年想通过学医济世救民,后来恍然发现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肉体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根本是要改变国民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使人们渐渐改变了思想,打开了心扉,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焕发出生机。雷锋精 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幼有所育,教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遥不可及,社会环境是合众人之力营造出来的,只有每个人的道德都提升上来,以众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国格,整个国家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中国已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 (摘编自谢彤《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看客是一类 思想病态的旁观者形象,这 一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及,而准确、传神地将其命名的是鲁迅。 B. 看客是现代文学中愚弱国民性的标识性形象,这一形象的书写渗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下载提示

恭喜您下载成功!您的下载是我们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价值观,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