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
一、本部分共
35
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4
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
①
派甘英出使
大秦
②
出使大
宛
、大月氏
③
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④
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
4
分)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
镰
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3
.(
4
分)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4
.(
4
分)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
1369
~
1415
)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该查阅的历史地图(局部)是( )
A
.
B
.
C
.
D
.
5
.(
4
分)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
.洋务派
B
.早期维新派
C
.康梁维新派
D
.民主革命派
6
.(
4
分)
1913
年
2
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
一
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
A
.孙中山
B
.蔡锷
C
.宋教仁
D
.黄兴
7
.(
4
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
.放弃了民族
革命战线领导权
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8
.(
4
分)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国共第一次合作
期间
B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
.国共第二次合作
期间
D
.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9
.(
4
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创了法国历史新纪元。在此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
①
成立立法议会
②
颁布《人权宣言》
③
推行全面限价
④
发动热月政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
.(
4
分)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
100
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为设立该节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
A
.伯恩斯坦
B
.季米特洛夫
C
.考茨基
D
.罗莎•卢森堡
11
.(
4
分)如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
.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
.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12
.(
4
分)“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这种诉求主要反映出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 )
A
.种族歧视严重
B
.阶级矛盾尖锐
C
.贫富差距加大
D
.社会暴力泛滥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52
分)
13
.(
22
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
140
多米,宽
57
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
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先进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15
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
1868
年已着手
建造螺轮蒸汽
舰了。蜗轮蒸汽舰是
1845
~
1850
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
年以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
很
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船舰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买船炮。
﹣﹣
[
美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
﹣
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从
1958
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
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
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
2010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原卷全解析版)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