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考备考资源 高考语文

2022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标准答案版)

2022 试卷 二模考试 江西 DOCX   9页   下载139   2024-03-18   浏览131   收藏777   点赞130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2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标准答案版) 第1页
2022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标准答案版)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江西省 鹰潭市 2022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 吴炉平 余江一中 审题人: 葛琛辉 鹰潭一中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作为一个闪亮的坐标和一面醒目的旗帜,其文学成就与他的爱国主义、人民立场、斗争精神密不可分,也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着深刻关联。 五四文学革命宣告了与旧文学的决裂,但新文学在文体、语言、结构等各个层面面临着体系性重建的任务。鲁迅的出现使中国新文学在开启之初就有了一个成熟的领路者。小说领域,《呐喊》和《彷徨》打破了 “ 欧化 ” 语言与口语白话间的对立,《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以令人惊叹的成熟度,成为标志性的范本。在散文、杂文等领域,鲁迅的作品或情真意切,或气势凛然,或泼辣犀利,创造了崭新的民族形式,贡献出了具有示范性价值的经典。可以说,鲁迅正是那个走在 20 世纪文学与时代最前列、引领新文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 鲁迅的创新精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继承转化、融合创造的结晶。鲁迅曾说: “ 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 在新文学革故鼎新的历史大潮中,鲁迅以理性清醒的头脑、海纳百川的胸怀,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鲁迅精通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古典文学的滋养同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古典文学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鲁迅十分注重从外国文学中获取经验,其翻译著作体量与创作体量不相上下。他倡导 “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 的文学观,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别立新宗。鲁迅还特别关注木刻、版画、戏剧、电影,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这种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吸收从根本上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形塑了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即具有高度的成熟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路人和先行者。 创新和超 越是文艺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 , “ 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 。一部文艺史,就是文艺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在中外文艺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座高峰都是大胆变革、创新创造的结果。鲁迅毕生不断寻求突破,在诸多领城做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出于他本人的文学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的进步,文艺 体制机制不断变化,文艺形态日益多样,文艺队伍组成结构、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高科技和互联网、新媒体迅猛 发展,火热的社会实践为文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唯有创新,新流派、新思潮才会不断涌现,文学的原创力才会永不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 “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 新的征程上,广大文学工作者要敏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把创新、超越和不断提高创作质量作为生命线, 坚持文学创作的精神高度、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篇章,讲好中国故事,回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摘编自辛文岩《发扬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作为引领中国新文学方向的旗手,鲁迅在新文学体系性重建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B .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旗帜,其文学成就源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C .鲁迅认为,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可使文学得到创新性发展。 D .鲁迅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种开阔视野和辩证吸收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谈鲁迅创新精神的表现和来源,再论创新对于文学的意义,最后明确具体做法。 B .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突出鲁迅作品的创新引领性,说明他是中国新文学开启之初的一个成熟领路者。 C . 文章主要论述了鲁迅文学创作中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旨在突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D . 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在强调文艺创作过程中需要贯彻创新精神,增强文艺 原创能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022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标准答案版)
下载提示

恭喜您下载成功!您的下载是我们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价值观,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