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物质跨膜运输——三年(2021-2023)高考生物创新真题精编
1.
【
2023
年新课标全国卷】
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植物可通过质膜
H
+
泵把
Na
+
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
H
+
泵和液泡膜
NHX
载体把
Na
+
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
Na
+
稳态。下图是
NaCl
处理模拟盐胁迫,钒酸钠(质膜
H
+
泵的专一抑制剂)和甘氨酸甜菜碱(
GB
)影响玉米
Na
+
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跨膜转运都会引起细胞膜两侧渗透压的变化
B.GB
可能通过调控质膜
H
+
泵活性增强
Na
+
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
Na
+
的积累
C.GB
引起盐胁迫下液泡中
Na
+
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
H
+
泵活性有关
D.
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
Na
+
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都能增强植物的耐盐性
2.
【
2021
年福建卷】原生质体
(
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
)
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
NaCl
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胞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甲组
NaC
l
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
NaC
l
浓度
≥0.3mol
/
L
B.
乙、丙组
NaC
l
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
D.
若将该菌先
65 ℃
水浴灭活后,再用
NaC
l
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
3.
【
2023
年
1
月浙江卷】
Fe
3+
通过运铁蛋白与受体结合被输入哺乳动物生长细胞,最终以
Fe
2+
形式进入细胞质基质,相关过程如图所示。细胞内若
Fe
2+
过多会引发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发生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称为铁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注:早期内体和晚期内体是溶酶体形成前的结构形式
A.
铁死亡和细胞自噬都受基因调控
B.
运铁蛋白结合与释放
Fe
3+
的环境
pH
不同
C.
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会导致膜流动性降低
D.
运铁蛋白携带
Fe
3+
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4.
【
2023
年北京卷】
肝癌细胞中的
M2
型丙酮酸激酶(
PKM2
)可通过微囊泡的形式分泌,如下图所示。微囊泡被单核细胞摄取后,
PKM2
进入单核细胞内既可催化细胞呼
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微囊泡的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微囊泡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PKM2
主要在单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起催化作用
D.
细胞因子促进肝癌细胞产生微囊泡属于正反馈调节
5.
【
2022
年北京卷】溶酶体膜上的
H
+
载体蛋白和
C
l
-
/H
+
转运蛋白都能运输
H
+
,溶酶体内
H
+
浓度由
H
+
载体蛋白维持,
C
l
-
/H
+
转运蛋白在
H
+
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
H
+
的同时把
C
l
-
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C
l
-
/H
+
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
C
l
-
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H
+
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H
+
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6.
【
2023
年山东卷】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其质壁分离
现象
,再用清水处理后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
,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
1
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
52%
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
B.
各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不能从蔗糖溶液进入细胞液
C.T
1
和
T
2
组经清水处理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均复原
D.T
3
和
T
4
组若持续用清水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比例可能下降
7.
【
2023
年湖南卷】
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酸酶(
P
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
(
1
)酵母细胞中合成的分泌蛋白一般通过
______________
作用分泌到细胞膜外。
(
2
)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的突变株(
sec1
)。无磷酸盐培养液可促进酵母
P
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
P
酶活性可反映
P
酶的量。将酵母置于无磷酸盐培养液中,对
sec1
和野生型的胞外
P
酶检测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
24℃
时
sec1
和野生型胞外
P
酶随时间而增加。转入
37℃
后,
sec1
胞外
P
酶呈现
______________
的趋势,表现出分泌缺陷表型,表明
sec1
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
3
)
37℃
培养
1h
后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
sec1
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
测野生型
Sec1
基因的功能是促进
______________
的融合。
(
4
)由
37℃
转回
24℃
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后,
sec1
胞外
P
酶重新增加。对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
。
(
5
)现已得到许多温度敏感型的蛋白分泌突变株。若要进一步确定某突变株的突变基因在
37℃
条件下影响蛋白分泌的哪一阶
(7)物质跨膜运输(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三年(2021-2023)高考生物创新真题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