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1
分)
1
.(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普通常有以
“
人治
”
和
“
法治
”
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
“
人治
”
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
“
人依法而治
”
,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
“
人
”
和
“
法
”
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
“
无法无天
”
,或者说
“
无需规律
”
。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
“
无政府
”
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
“
无政府
”
决不是等于
“
混乱
”
,而是一种
“
秩序
”
,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
“
无治而治
”
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
“
无法
”
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
“
无法
”
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
“
礼治
”
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
“
文明
”
,或是
“
慈善
”
,或是
“
见了人点个头
”
、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
“
野蛮
”
。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
国家
”
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
“
言必尧舜
”
,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
“
富而好礼
”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
“
法治
”
。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
“
礼治
”
一词不会像
“
人治
”
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
礼治秩序》)
材料二:
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2020
年
5
月
28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原卷全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