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东城区
2021
—
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初
二
语
文
2022.
7
学校
班级
姓名
教育
ID
号
考
生
须
知
1.
本试卷共
6
页,共五道大题,
25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
ID
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
(共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
—
5
题。
(共
11
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甲】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
ā
o
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
了草
木荣枯
【乙】
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丙】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丁】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
长
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①
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②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1.
对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加点字读音
作
出
的判断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
xi
ā
o
声匿迹
”
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xiāo
写作
“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
“
zh
ǎ
n
ɡ
”。
B.
“
xi
ā
o
声匿迹
”
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xi
ā
o
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
“
ch
á
ng
”。
C.
“
xi
ā
o
声匿迹
”
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xi
ā
o
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
“
zh
ǎ
ng
”。
D.
“
xi
ā
o
声匿迹”
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xi
ā
o
写作“销
”。
“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
“
ch
á
ng
”。
2.
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
选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
表达欠妥
。
下列
对其
修改
,
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①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
揽
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B.
①
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的物候知识就包含了许多农谚。
C.
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所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D.
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4.
有同学喜欢四季中的春天,想
在书房里悬挂一幅
“春”的书法作品
。
请你
从以下作品中
为他推荐一幅并说明
理由。(
3
分)
答
:
5.
这位同学还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
“
春
”
的对联
。
下面适合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
(填序号)
(
2
分
)
A.
花香更带翰墨
香
B.
春日春风春相伴
C.
笑饮丰年酒一杯
D.
风载
书声出藕花
E.
喜看三春花千树
F.
春
意犹融丹青
意
上联:
下联:
6.
下列
对
文学常识
的
表述
,
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
305
篇。
B.
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笔下
的
“鹏”
这一
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
C.
“
世外桃源
”
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个成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D.
《
礼记
》
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
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一)
默写(共
6
分)
7.
参差荇菜,
左右采
之。窈窕淑女,
。(《
关雎
》)
(
1
分)
8.
手把文书口称敕,
。(
白居易
《
卖炭翁
》)
(
1
分)
9.
,
弗
学,
。(《
虽有嘉肴
》)
(
2
分)
10.
借物抒怀的手法常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原卷全解析版)免费下载